其實如果可以的話, 楊曦皓在去年參加選秀就能拿到一個很好(幾乎肯定是前三)的順位,因為在當時他就已經把職業聯賽一個現代空間型內線所需要的幾乎全部技能點都點出來了。
比如你管他要護框,他全國賽場均2.3封蓋(以后提到數據均默認為全國賽階段)
總決賽打太理他單場拍出6個大帽,把對手的轉換進攻掐滅了一半,是球隊獲勝的大功臣
臂展據說有2.15米,比身高+10cm,在國內算天賦異稟了
就算不完成封蓋,基礎護框效果也不錯
如果你管他要投籃,他場均投5.7個三分,命中率42.5%,甚至罰球命中率也高達93.3%。
這個投籃分布也算是無死角了(雖然左底角和右側45度格外多)
總能用各種拖車三分和定點拉開懲罰小看他的對手
而如果你管他要防守面積,作為中鋒他能擴到三分線堵外線。
很少有球隊會主動點名楊曦皓,點到了楊曦皓也有抵抗能力
防守能干擾的范圍很大,偶爾一些球隱約讓人想到周琦
腳步也算跟得住
你管他要掩護,也有,中規中矩,基本夠用。
對一個體重不過100公斤的球員來說算扎實了
到位率還算不錯
細看的話……其實有點問題,但在CUBAL也算還行了吧,何況移動速度和面積覆蓋也能一定程度彌補質量的問題
你管他要無球襲籃空切吃餅,問題也不大。
動作非常迅捷
對抗吃點虧也能用手感彌補
你管他要面框進攻,偶爾用敏捷欺負一下CUBAL重型中鋒也OK。
所以,只要你不介意他幾乎完全沒背身腳步(這個現在不流行了),策應傳球約等于零(對中鋒來說不算太大的問題除非你是茵卡-戴爾),籃板也不是很穩的話……
被謝智杰頂到快罰球線
打上交的12號小前鋒頓家威也打不了
對抗不足,一切背身轉投籃
傳球真的依托答辯
這個籃板保護在CUBAL只能算A到B+,目測肯定不如陳國豪
那他到也算對得起一些自媒體所謂“耐高濃眉哥”的吹捧……
其實楊曦皓成名很早,當年在耐高,他和李苑鑫一個模板約基奇,一個模板戴維斯,是被提到最多的內線天才。彼時楊曦皓雖然打球風格沒有李苑鑫討喜,但迅捷的動作和出色的身高臂展+絲滑中投,已經讓他進入了很多專業球迷球探的視野。
當時在北京賽區決賽,楊曦皓面對現在天津隊的杜伯超砍下14分14籃板9封蓋,斬下MVP
至于杜伯超……那場狂砍26分16籃板10封蓋(畢竟他比楊曦皓大幾歲)……上賽季CBA第三階段最后10場場均16.7分,我還挺看好他的
之后幾年,楊曦皓在清華的發展也算踏實,而且把射程拓展到三分線,誠如上文所言,2023-24賽季的他已經是CUBAL最好的中鋒(之一)了。
但就在剛剛結束的2024-25賽季,楊曦皓的比賽內容卻因為種種原因突然發生了非常劇烈的變化……
首先是傷病。
去年9月份,楊曦皓在和CBA的U21梯隊對抗賽中 打得還不錯(對稠州23分11籃板,可對龍獅第二場只有4分5籃板,11中2,不穩定),然而隨后他就因為手腕骨折休戰,缺席了基層賽+大區賽的全部比賽,只在全國賽才復出。
然后是轉型……
我不清楚楊曦皓的想法,也許是傷病影響,也許是早有預謀,如果說之前楊曦皓的風格可以被形容為被摳掉傳球策應能力的莫布利,那2024-25賽季CUBAL的楊曦皓就把自己徹底變成了……
一個有封蓋能力的貝爾坦斯。
這么說不夸張,之前楊曦皓在全國賽雖然三分投的也不少,但大區賽和基層賽還沒那么離譜,但在剛剛結束的賽季,楊曦皓把自己的場均三分出手提升到了駭人聽聞的6.9次(要知道這可是40分鐘的比賽),而命中率卻只有25%。
出手并不快,讓我想到以前火箭隊的大衛-安德森
而從比賽觀感來看,本賽季楊曦皓打得比去年單調很多,基本拿球就蹲底角,空切幾乎不見了,快攻也少了,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多了一些面框單打(但失誤也變多了)
這幾個看著還行
然后就是這些菜愛玩鏡頭
更重要的是,他以前作為內線的缺點好像也沒有什么提升……
比如說籃板,去年啥樣今年還是啥樣,對抗擋人還是不太能擋的住:
至于傳球,嗯……不能指望,和學長鄒陽一個水平:
至于護框威懾力和大防小的能力……似乎也有點退步。
PS:這里我不是要求楊曦皓守下每一次對方沖擊,但根據K8的數據統計,上賽季楊曦皓護框時對方命中率是25%,而本賽季是40%——雖然40%也很算“優秀”,但和之前25%的“變態”比,這種差距梯度你能感受到吧……(不過這套數據整體我存疑)
而且,我能明顯感覺到他在比賽中那種狀態,反正就不是很好。
這一切讓我不禁聯想到他在今年3月份星銳賽接受采訪時說的話:
“我可能會多學習杜潤旺吧,因為他是一個空間型藍領內線,包括他不占球權的打法需要我去觀摩學習”
從濃眉哥到杜潤旺……好吧
其實冷靜下來想的話,我很難說楊曦皓的選擇有什么問題,事實上從社交媒體上的信息看,楊曦皓這幾年似乎一直在增重,同時盡量保持移動能力和彈跳。
根據一些自媒體的報道,楊曦皓站立摸高2.70米,將就用這個數據可測算最大彈跳約0.83米,約等于32.68英寸,與納茲-里德相當(楊瀚森30,周志豪31.5,由此可見和黑人比不了,但黃種人里算不錯的)
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并不清楚楊曦皓的增重到底到了什么程度,以及他有沒有打算繼續增重下去。如果根據CBA官方的選秀參選公告,那么楊曦皓至今也只有95公斤,這大概只相當于CBA小前鋒的水平(比如朱俊龍、王浩然、趙嘉仁趙嘉義兄弟……至于張鎮麟、朱松瑋乃至李弘權,都有超過100公斤,估計也是楊曦皓體型的上限)。
眾所周知,減肥很難,增重更苦,對有些特殊體質的人來說可能更是難如登天,當年大竹竿布拉德利把自己吃出胃病體重都不漲,基里連科狂吃猛塞打兩個月回來發現居然又瘦了(周琦生涯早期也是一樣)
所以如果結合這一點考慮,那么楊曦皓在臨近加盟CBA前這個賽季的別扭轉型大概也就可以理解了,在CBA一個中鋒能要站得住能發揮中鋒作用,體重下限恐怕要到105公斤往上,楊曦皓如果增重效果不好,那及時向四號位(甚至極端點,三號位?)轉型就是他不得不做的事(其實進清華之前他也打過四號位),哪怕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也必須硬著頭皮做。
而如果參照此前陳國豪在北控的案例,先不管防守腳步這種一時半會解決不了的問題,進攻端趕緊拿出三分+持球+中距離三件套,是可以保證穩定出場的首要要求。
說到這就不得不拿出楊曦皓的投籃熱區圖了,和上文比,你看今年是不是多了很多弧頂中距離?
那么寫到這,大家應該明白,決定楊曦皓選秀和未來發展的,大概就是要看選擇他的俱樂部怎么用他。
如果俱樂部想要一個能扛一下周琦韓德君陶漢林余嘉豪李炎哲以及各路黑又硬外援的肉盾……那顯然楊曦皓不合適,這么用的話估計他打楊文學都費勁。
但如果俱樂部想找一個帶內線屬性的空間型四號位,做五號位外援的副手,那楊曦皓或許可以迅速找到自己的角色,成為不可或缺的即戰力。
對了順便提一下,楊曦皓是2002年3月出生,現在已經23歲,時不我待,祝他好運。
歡迎大家來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后體工隊長”看看,有更多NBA、CBA相關考古、評論和人物內容>>
(文/Josh Nih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