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跟上一期的獨行俠處于相反的位置。獨行俠的紙面實力很強,真實戰力如何不得而知,有人很看好,有人很謹慎。活塞的紙面實力看起來沒有大幅變動,如果參考上一季的表現,他們應該是一支季后賽下半區的球隊。
但如果抹除掉記憶,單純評估活塞24-25賽季的紙面陣容,他們不一定能穩定在下半區。活塞有一幫“中登”,這幫中登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在季后賽強隊,特別是試圖爭冠的球隊都聲名狼藉,甭管是水平菜還是純背鍋,挨罵都跑不了他們一份。要說這哥幾個完全沒實力也不至于,他們都輝煌過,甚至去到強隊之前都被寄托了厚望。但頂級舞臺需要業務能力90分以上的角色,他們在各自角色上都是80-85分的選手,這個差距在頂級舞臺會被放大,很容易襯得他們像個菜B。
托哈,比斯利,哈達威,施羅德,莫不如此。
當然,比斯利和哈達威的季后賽打鐵暗示了他們高端局的菜是有延續性的。不過兩人的常規賽都可以。哈達威77場首發,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比斯利是活塞上一季的第二得分手,他的手遞手、無球掩護是活塞重要的陣地戰解法。哈里斯和施羅德的常規賽算得上可靠,季后賽更是可圈可點。前者防守唐斯效果驚艷,零星上分效率不俗。后者作為第二控衛大致沒什么毛病,除非你真的讓他領防布朗森。
活塞跟尼克斯干了6場,場面焦灼,尼克斯差點翻車。之后尼克斯在塔圖姆受傷前已大比分領先了凱爾特人。不管你在季后賽開始前如何看待尼克斯的段位,他們的豪華陣容和擊敗衛冕冠軍的戰績擺在那。活塞靠著小登+中登組合打出了真實傷害,算得上一根硬骨頭了。
活塞的紙面陣容現在也談不上多強。他們休假期有一波人員變動,施羅德、哈達威離隊,比斯利陷入場外風波前途未知。引入了鄧羅、勒維爾,艾維下一季將回歸,單看紙面配置,強度變化不大。以三陣球星領銜,手握三個可靠首發和若干質量還湊合的替補,這樣的陣容只能說續航性還行,絕對高度沒有想象空間。而即使是在東部,只有一名T4級以上球星也是擺爛隊才該有的配置。活塞上一季打了季后賽,首輪打了6場,這一季大多數人依舊相信他們能打季后賽,這些好像都暗示了活塞是一支實力大于配置的球隊。
結論當然不能下這么早,新賽季的事情還得打了才知道。我想說的只是,活塞去年夏天“撿煙蒂”的建隊思路好像是有道理的。別人不要的前鋒、射手、控衛、替補內線甚至教練,活塞一鍋燴。整合一下,發現這幫人是有東西的:
比克的執教是合格的。不是他不夠優秀,實在是騎士的眼光更高。他帶活塞這樣還在下半區混的年輕球隊夠用了;
哈大哥作為終結點的自主取分有下限,早在76人時期就證明過季后賽的錯防價值。在活塞這個段位上,他反而比對面的OG顯得更有性價比;
比斯利先在雄鹿扮演好了底角簡單角色,又在活塞扮演好了移動射擊大腿,對他只能說,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未來可期;
至于施羅德,他可以是FIBA賽場上的歷史級球星,也可以在傳切體系下不如一元一串的缽缽雞。變化之大足以寫進課本,可謂“橘生淮南”哲理的范例。
對這些更上一層樓費勁,下沉又有底的中登們來說,活塞所處的東部季后賽下半區就是他們適合的舞臺。托哈、比斯利、施羅德作為核心輪換水平是可以的,不談頂級競爭,他們的特長大于缺陷,鄧羅、勒維爾也是如此。甚至保羅·里德作為板凳中鋒,他有明確的定位和充沛的比賽能量,也算合格的替補。這里能釋放他們高于一般拼圖的潛能,又能相對不那么拷打高端局會暴露的不足,這或許也是球隊呈現為真實戰力大于紙面實力的原因之一。
但活塞會滿足于靠中登們茍在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嗎?
作為一支已經嘗到季后賽滋味的年輕球隊,向上爬升才是他們更大的心愿,而這還需要年輕球員的進一步成長。
就目前的情況看,年輕球員相對確定性的成長,首先來自坎寧安自身。
坎寧安很厲害,我甚至一度考慮過把他放在T2段位,以此來解釋為何活塞能交出越級表現。只是考慮到同級的各位大佬,這個安排有點冒險。我不排除系列收尾做分檔的最終調整時給他提檔的可能性。即使沒有,明年再排,他提檔的可能性也是極大的。
坎寧安過去幾年都以失誤爆炸著稱,人們甚至會質疑,他的重心和爆發力受限,是否注定了作為后衛在控制失誤領域難有突破。
24-25賽季,坎寧安的失誤數據依舊難看。但瑕不掩瑜,過去兩年,坎寧安都把助失比維持在了2以上,跟東契奇相當,他驅動全隊進攻的能量充沛,失誤代價可以接受。坎寧安也證明了他身高+小幅變奏中距離硬解打法的有效性,即使在季后賽防守壓力下,他也能扛產量并吸引大量夾擊。毫無疑問,坎寧安已描繪出合格的建隊第一球星畫像。
坎寧安還承擔了一些對位布朗森的任務,雖然不是第一領防選擇,但不管是常規賽還是季后賽,坎寧安對布朗森的效果都是令人難忘的。坎寧安對于降速節奏流持球手或許有天然親和相性(都是一個屬性),加上身高優勢,他對這種后衛挺合適。坎寧安的身高又讓他天然適合防側翼和前鋒,有著不俗的彈性。作為核心球星,驅動進攻、硬解、防守彈性和一定的防守特長,這些關鍵詞能擱在一塊的含金量很足。如果在高壓防守下能交出更好的效率,對他也就不再能挑出什么大毛病。
坎寧安已經是遙遙領先其他人的球隊第一核心,把他繼續視作球隊最重要的增長點,多少有點怪異。其實,頭部球星之間的差距,或許比一般全明星跟板凳輪換的差距更大,這點從一體化影響力數據的差別就能窺見一斑,也是為什么我要把頭部球星分成這么多的檔次。坎寧安是未來有希望進入一陣的選手,理應把他的進步看做活塞潛在提升的重要部分。
艾維是另一個重要增長點嗎?考慮到他24-25賽季只打了30場,他的回歸算“從無到有”,影響自然不小。
如果你的第一核心是一個以尺寸而非運動能力見長的后衛,你會希望他的后場搭檔有更強的運動表現。艾維是這樣的類型,他跟坎寧安有某種程度的互補,兩人加點方向算得上基本錯開。
艾維的加點方向也注定了他要走純得分手路線。他跟坎寧安的領防特點也有區分,更適合追逐更有機動性的小個持球人。艾維受傷前的三年級情況會讓人對他有所期待,場均得分去到17.6,真實命中率56.9%,三分命中率40.9%,均為生涯最佳。在承擔生涯最重領防任務的情況下,犯規數字卻為生涯最低。艾維的身體素質擺在那,端正態度,改進習慣,他在防守端未必不能做得更好。
卡住艾維的其實是四年級緊張的時間窗口。對所有四年級高順位新秀來說,沒能完成提前續約,也就等于沒能在球隊確認未來,這是尷尬又危險的境況。基于身體素質的想象空間與尚存疑問的比賽效果,值什么樣的合同,這很難說。一旦處理不好,有多難受,在座的各位都懂。
奧薩爾的情況比艾維更清晰。我不確定,是否因為阿門·湯普森的出彩,讓人更確認奧薩爾沒問題。但在主攻底子上,奧薩爾不如阿門,他也沒有阿門殺到近筐后的手段。當然,即使排除掉兄弟的加成,奧薩爾自身的表現也是可以的,炸裂的身體素質應該貢獻的搶斷、封蓋、籃板球、快攻,奧薩爾都有。除了三分球,藍領型球員該做的事情奧薩爾都干得不錯,這決定了他比艾維更高的下限。
奧薩爾在進攻端被看做中鋒本該是常態,但從活塞的比賽看,這種情況不多見。杜倫的籃板球很強,終結效率驚人,用5號位之外的球員對位他要被狠狠爆籃下,所以防奧薩爾還是鋒線合適。杜倫和奧薩爾的前板能力也是兩人解決雙非空間點矛盾的辦法,兩人都在場時,活塞的進攻不差。
杜倫進攻端確實有點東西。他常規賽、季后賽場均都只有11.8分,這個數字沒有超過終結型中鋒的產出范圍,但杜倫比一般終結型中鋒更有進攻兼容性,他是少有的,既能在內線攪和,還能靠支配球跟射手和其他終結點互動的中鋒,算得上剛柔并濟。他可以懲罰弱勢對位,也可以一定程度與其他非射手共存。
杜倫的問題也是鮮明的。一方面,作為進攻向球員,他跟核心型依舊不搭邊,射程極短也做不了戰術支點。巔峰亞當斯也有前板、有策應,還有更遠的拋投手感,如果我說杜倫還沒超出這個范圍,那應該能清楚他現在大致的進攻級別。另一方面,杜倫的防守特點有些尷尬,作為護筐手他高度一般,機動性比不了真正的小球中鋒,防守技術談不上出色,犯規一大把,籃板球之外的東西實在談不上多優秀。
坎寧安之外的三個年輕人,誰能成為活塞的二當家,現在不好講。技術特點上艾維最有機會,但他能看到的確定性最少。奧薩爾只談頂級藍領定位,這個位置不好談核心。至于杜倫,至少到三年級結束,他還是無法完全突破終結型內線的局限,而這個類型的上限不夠。
其他年輕人:
點燃隊末代君霍蘭德,對他只能報以謹慎樂觀的態度,尊重他的天賦,正視點燃球員的慢熱。作為一個建隊X因素,可能是驚喜,也可能謝謝惠顧;
大齡秀薩瑟能成為一個穩定吃時間的替補控衛——這其實是活塞現在相對空缺的角色——就算兌現期待了;
斯圖爾特已經是簽了新合同的五年級生。他雜糅不精的技術特點在新秀合同期還可以暢想一下前景,這個階段就會顯得定位尷尬。PS:活塞鋒線上進攻有缺陷的球員真不少。即使比斯利能回歸,這支球隊的進攻上限也不會太高。
總體來說,活塞頭號球星實力和前景不俗,深度也尚可。但第二球星的位置是缺失的,坎寧安身后有一片空蕩的開闊地。他們在東部下半區保住一個位置的機會是有的,但要確保遠離附加賽,甚至挺進上半區,還需一些增量。這可以來自坎寧安,最好還是來自所有年輕人。